淮安金湖香火戏
2020-12-21 19:18:33      阅读:1098 分享到:

金湖香火戏,俗称香火会。从业人员称香火、童子。是一种集祭祀、信仰、娱乐、教化为一体的传统民俗活动,它蕴藏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,并综合表演艺术(说唱、舞蹈、戏弄杂耍等)和造型艺术(剪纸、绘画、民间工艺)等形式,有着敬神祈祷、愉神乐人的独特作用。这种民俗文化现象亦称“香火神会”,曾广泛流传于苏北里下河(江淮)地区。

金湖香火戏披罩着自然宗教外衣的乡戏,在民间时隐时现,人们似乎忽略了他的存在。他的聚则社会,散而无形的特性,体态丰腴、气象万千。被香火们称之“神书”的忏文,如果剥去他的封建落后迷信糟粕部分,却是一本地道的民间文学读本。韵文说唱中的拆字歌,“故事传说”、“寓言吉采”、“时令嘌唱”似妇儒儿童的“启蒙读物”、“扫盲课本”。

2009年,金湖香火戏被列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。

历史

香火戏是祭祀与戏剧的混生体。它的存在,是基于因循《周礼·大司乐》九变过程为载体的架构,与《金史·礼乐志》记载:“初盏毕,乐声尽,坐至五盏后,六盏、七盏杂剧。”过程亦是一样。金朝离周朝虽近二千年,但社会状况与周朝相当接近,礼乐的继承与延伸是可信。

金湖香火戏历史可追溯到石器时期(约公元前六世纪),从业人员称“香火”、“童子”,是一种集祭祀、信仰、娱乐、教化为一体的民间活动,蕴藏丰富的表演艺术(说唱、舞蹈、戏弄杂耍等)和造型艺术(剪纸、绘画、民间工艺等)等文化内涵,以达到敬神祈祷、愉神乐人的目的,广泛流传于苏北里下河地区。

种类

金湖的香火神会的名目繁多,但大致可分为村落举办的神会、行业举办的神会、家庭举办的神会和香火童子自办的神会四种。

村落举办的神会:“青苗会”,也叫“土地会”,

行业举办的神会:“大王会”、“鲁班会”、“火星忏”、“眼光忏”、“牛栏老”、“药王会”等 。

家族或家庭举办的神会:“家谱会”、“安宅会”等。

香火童子自办的神会: “升纲神会”等。

总之,各业都有自己“神会”,也有自己所需要的忏文。

香火戏近一百多种关目,一般要三天三夜甚至七天七夜的时间,才能演绎完。此称“满朝会”。根据规模递减,或称为“全朝会”、“半朝会”、“一角会”。

珍贵剧种

香火戏保留了戏剧界梦寐以求的“藏钩戏”、“参军戏”、“弄痴剧”等古老的活态形制。盛行于唐代的“参军戏”,在“香火戏” 中终于有所发现。它就是《三曹对案》。所以说,流传于江淮的金湖香火戏,应是唐代梨园的遗孑;是江淮地方戏(淮、扬等戏)的鼻祖。

此外还有古杂剧“弄痴剧”的《跳五郎官》。在地方原创性的民间“杂剧”型的《跳张仙》、《刘结子》、《耿七公》;蛹型戏曲式的《陈九龙跳(打)太平桩》。连台(本)戏型的“兵场”(《支、放、收伏兵》《稳兵祭将》)。以及全能戏剧式的《捉水母娘娘》和应酬型加官戏如此等等,展现一个线条明晰的戏剧发展过程。他的大大小小的民间戏剧和“准戏剧”形式的脚本,是研究古代戏剧形成与发展的珍贵的史料。

特色

文化多样性:

“中国傩戏学研究会”会长曲六乙评价:“流布于江淮地区的香火戏(僮子戏),作为民间传统文化遗产的一部分,具有原始活态文化特征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意蕴,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性,多元宗教文化的侵入,导致精华与糟粕杂陈,却有着特殊的历史文化价值,按现在的文化政策,应予保护、抢救并适当利用,继承发展”。

说唱文本:

香火戏近60万言说唱文本是香火戏一大支柱。其中丰富广博的各种故事传说,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说唱形式,可以与省内外任何一种曲艺形式媲美。多数学者认为:二十多万言,近十七本《唐忏文》,是吴承恩写《西游记》前,可能得到的一个“的”本。

香火戏更多的反映是楚文化的 :《天问》与《浑天元》,《大招》、《招魂》与《叫号》,《晚事》、《过关》都能互为解读。

《唐王游地府》、《魏征斩龙》、《柳毅传书》,特别是“各种名物小唱” 等等,都能够在敦煌民间俗文学中,一一地找出对应来。

香火戏中的《耿七公》、《獭猫精》、《陈九龙》、《江漠林》、《大祭龙舟》、《刘结子》、《跳大王》、《扬四将军》等已形成了水神系列传说。

《斩龙》《灶君》《高王采猎》《马鞍鞭》《抽勾砍筹》等等是民俗研究中稀有的文本。

其他不见经传的“忏文”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“民间文学”的载体。单就它的“五更叹”系列小唱来说,如《叹五更》、《哭五更》、《补五更》等已是民歌中一种独特的文体,是套曲之祖(见《再说赚词》)。而香火戏祭祀中的各种祭文、神曲:如“火谢词”、“序文”、“牒文”、“解厌咒”、“敕文”等等,是一篇唐宋佚文。韵文说唱中的拆字歌,“故事传说”、“寓言吉采”、“时令嘌唱”等,是一本本妇儒儿童的“启蒙读物”、“扫盲课本”。

香火戏中所有的文本是研究江淮“方言、土语,谐语、歇后语、谚语、俗语”等可贵的资料。

歌舞音乐:

金湖香火戏是歌舞的、是音乐的。《踩五花云》,早已收入《中国民间舞蹈集成·江苏卷》中。剪纸作品也多有收入“国展”中,众多的民间文学形式,说唱内容以及众多曲调都为地方戏曲所吸收。它不但包罗古代,“天地人间”万象种种,也象诗经一样“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”他更“可以歌,可以舞,可以扮,可以演”。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活在民间的混合式的俗文化,可以称得上是江淮的小“敦煌”。

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刘祯评价说:“是没有纳入以前的文献记载的,其内容也很广泛,诸如韵令竟唱、酒神歌、民歌、民午、古曲、法曲、水词、串词以及十二月珠倒卷帘,占星歌、莲花落、打略拴搐之遗音等等,也远远不是戏剧领域的问题所能涵盖的。”专家认为金湖县“香火戏” 存在的价值,应和《吴歌》、《扬州清曲》有着异曲同工之处。

古曲小唱:

金湖“香火戏” 说唱中各种冠以名号的小唱,是一种类似史称为“打略拴搐” 关目。他们的出现,对于“民间戏剧”的基本构成起到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, 是香火们必须熟记的“水话”; 也是地方戏剧的“水词”,“串词” 。如:《鸟名歌》、《鱼名歌》、《十二月珍珠倒卷帘》、《廿四节药名歌》、《占星歌》、《二十八宿歌》、《五方星斗歌》、《六十甲子歌》、《十二宫辰(生肖)歌》、《稻名歌》、《药名歌》、《骨牌歌》、《纸牌歌》,又如《耍令》、《叫卖》、《拉大洋片》、《膏糖》、《押宝》、《桃八根索叫卖》、《看戏》、《莲花落》、《叫声》、《对联》、《吉采》、《连字歌》、《拆字歌》《叠字歌》《花名歌》《顶针续麻》、《姓名歌》、《劝世歌》、《贤人叹》、《历史朝代歌》、《好汉武松歌》、《民间故事小唱》、《寓言歌》、《风花雪月》、《渔樵耕读》……。这些类似的唱段,是“香火戏”中的非主流文字记载。但丰富的程度令人赞叹,是敦煌俗文学研究、地方史志鲜活史料。

浪淘沙:

古曲《浪淘沙》,词牌名,本唐教坊曲名。曲发展到宋代,已是顶峰,成为大曲,据宋王灼《碧鸡漫志》卷云:“凡大曲有散序,靸,排遍,颠,入破,虚催,实催,衮遍,歇拍,杀衮,始成一曲,谓之‘大遍’。”沈括在《梦溪笔谈》卷五认为:“所谓‘大遍者’,有序、引歌、龠瓦,嗺、哨、催、颠、衮、破、行中腔。踏歌之类,凡数十解。”

然而金湖“香火戏”中的《浪淘沙》曲子,更像《中国戏曲曲艺词典·大曲》所云:“汉魏时大曲由艳、趋、乱、三段组成,演唱情况难考”的一种民间“曲子”:

浪淘沙:

风来报春光,造酒杜康,子牙公八十遇文王,君请渔翁来赴会。

花放鸾鹰啼,石崇妲姬,伯牙结拜钟子期,召请樵夫来赴会。

雪落引遥阶,□□贪财,大顺皇帝果然在,召请耕夫来赴会。

月出在东方,气死周郎,曹子建七步也成章,召请秀士来赴会。

春到百花满园香,桃李芬芳,春春春,春游芳草地,春日好时光。

夏到荷花碧莲香,紫燕泥梁,夏夏夏,夏赏绿荷池,夏日热难当。

秋到黄菊满园香,鸿雁两行,秋秋秋,秋饮菊花酒,秋日朔风狂。

冬到腊梅叶枯黄,寒鹊争梅,冬冬冬,冬吟白雪诗,冬日雪飘扬。

春天美,美春天,百花放,桃柳争艳,穿帘入户双双燕,有顽童普放纸鸢。王孙公子观花景。牡丹花,芍药成连,海棠化雨胭脂美,这才是-美春天。

夏天美,美夏天,蔷薇花开放满园,石榴花开红似火。绿水池赛叠金钱。鸳鸯对对浮水面,小佳人独站池边。荷花开放藕叶连。这才是-美夏天。

秋天美,美秋天,牛郎织女银河两边,月中丹桂飘香运,千万户同赏月圆。鸿雁南行喳喳叫,芙蓉菊花站篱边,朵朵开放赛金钱,这才是-美秋天。

冬天美,美冬天,有芦苇垂影江边,孟姜曾把寒衣送,雪落地如铺白毡。腊梅松竹为三友,惟有梅伴雪长眠,寒鹊争梅喳喳叫,这才是-美冬天。

鹬蚌相争:

《鹬蚌相争》出于战国策唐冯贽《云仙杂记》:“趟旦代燕,苏代为燕谓惠王曰:‘臣过易水,蚌方出暴,而鹬啄其肉,蚌合而挂其喙’,鹬曰:‘今日不雨,明不雨,即有死蚌’。蚌曰:‘今日不出,明日不出,必有死鹬’,两不相舍,渔人得而拼之。”

然而香火戏中亦类似的寓言小唱,使人听了更明白易懂:

昔日渔翁背纲缳, 偶遇蛤蚌在沙滩。

蛤晒太阳张住口, 鹰见蚌肉着嘴衔。

鹰衔蚌肉疼难忍, 蚌夹鹰头两翅翻。

二物正在相争住, 遇见渔翁到沙滩。

渔翁一见心欢喜, 连鹰带蚌篓内闩。

蚌儿带家大人吃, 鹰儿带把我孙子顽。

二人闩在户篓里, 你也难来我也难。

你难好比龙离海, 我难好比虎离山。

龙离海 虎离山, 人离家乡到处难。

早知死在渔翁手, 你归大海我归山。

我上高山去学道, 你到大海炼宝丹。

张口燕子闭口象, 伸头容易缩头难。

 
Copyright 2012-2020 淮安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All Rights Reserved.
技术支持:江苏迅腾时代网络有限公司